强直性脊柱炎病友,你们的肠胃还好吗?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存在数以万计的微生物,即肠道菌群。它们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趁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目前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就包括强直性脊柱炎。
影响肠道菌群的四个主要因素
(1)人体自身与环境因素
每个人的肠道菌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处于稳定阶段,但一旦人体自身或外界因素有所改变,比如疾病、环境等都会引起菌群失调。人们常说的出差后水土不服引起的腹泻就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
(2)药物影响
一些药物会影响到肠道菌群。长期应用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它们使耐药的梭菌大量繁殖引起量的质变而致病),一旦肠道菌群失去平衡,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使细菌容易进入体内。
(3)饮食因素
对于强直患者来说,饮食要尤为注意,除了高脂肪食物少吃外,还要注意综合营养的摄入。无纤维食物会促进细菌易位,富含纤维食物能够维持肠黏膜细胞正常代谢,减少细菌易位。比如芹菜、豆类、青梅等都是既能保护肠道又比较适合强直病友们的食物。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蠕动能力变弱,不再能够如年轻阶段时冷热荤素不忌口,积食影响肠道菌群,使厌氧菌过度繁殖,双歧杆菌减少,减弱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强直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病人因患上强直而引发肠道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肠道菌群与宿主建立的共生关系影响着宿主代谢、生理和免疫的多方面,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对强直性脊柱炎(AS)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床上对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结果显示:55%的强直病人有明显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其中伴随腹泻的占27.3%,结肠黏膜活检示阳性炎症改变者达65%,病变部位累及结肠和直肠者占63.6%。另外,临床研究表明,约6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无症状的肠道炎症,且受累部位多见于近端结肠和回肠末端。
长期抗炎镇痛要小心胃肠道风险
“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胃肠道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终期数据显示:近47.98%的调查对象为高度胃肠道风险患者。医生指出,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中度或高度胃肠道风险人群达到86.24%,而近半数为高度胃肠道风险患者。对于高度胃肠道风险患者这类人群,使用传统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引发的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胃肠道不良事件的概率更大。成都强直专科医院蒙兴文医生呼吁,对于这类人群,正确选择抗炎镇痛药物至关重要。
社会应关注NSAIDS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NSAIDS是包括医生、患者、家属在内的广大公众都需要关注的话题。
①医生在开处方前,应该多询问一句患者是否有过胃肠道病史和其他胃肠道风险;
②患者在医生开具或药店购买抗炎镇痛药时,应该多咨询一句是否有对胃肠道安全性高的药物;
③家属应该多关注患者的胃肠道情况,帮助患者了解安全镇痛知识。
争取使医生、患者、家属共同组成合理用药联盟,从诊断到用药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实现真正强效、安全的抗炎镇痛。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